我们晚报小记者沿着乡间小道向茨菇田进军,左右两边都是大片大片的田地,而小道上的草又很茂盛,稍有不慎,便会跌到刚下过雨、如地毯般软润的田里。
终于到了茨菇田了,瞧去,一大片满是茨菇发黄的叶子,细细长长的。同学们已经摩拳擦掌,跃跃欲试了,恨不得马上就挖个几十斤茨菇回家烧肉吃。很不幸的是,农民大伯告诉我们,前两天刚下过雨,润湿了泥土,否则只要稍一用力拔叶子,茨菇便跟着出来了。不过在老师的恳求下,善良的农民大伯还是允许我们体验一下劳动的乐趣——先拔叶子,再挖茨菇。大家立即热火朝天地干起来。
几个小弟弟们,一边抱着枯草,一边嗅着鼻涕,还时不时地跌两个跟头,又拍拍屁股,继续干活,看起来真是又傻又可爱。再看看我们,一个个像花猫似的,拖着面目全非的沉重的鞋,在“沼泽地”里慢悠悠地走着。不一会儿,田里就被清理了一大片。农民大伯用四齿钢叉奋力翻开土层,本来已是筋疲力尽的我们看见了茨菇,顿时精神抖擞,一窝蜂地拥了上去,茨菇一下就被抢了个精光。几个没拿到茨菇的同学失落地站在田里,满怀羡慕地看着我们。叔叔笑了,我扬起钢叉奋力挖去……
虽然我的裤子上、鞋上都挂了重彩。可是手上的茨菇却是又圆又大,头上还长个长长的尖尖角。拨开上面的泥土,发现里面的肉雪白雪白的,真是“淤泥而不染”啊!
最后,我得到了四个茨菇。虽然不能算是满载而归,但这是我用劳动所赢得的财富,这次的挖茨菇活动使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小记者证号 7235
指导老师:赵爱琴
本文已发表在2006年12月19 日的《扬州晚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