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首页 | 站点动态 | 站长文集 | 作文辅导 | 语基复习 | 站长相册 | 搜索
文宏成功作文工作站>站长文集>丁文宏>已发表的写作指导论文>当前页
新课程作文指导: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丁文宏(江苏扬州市首批特级教师)
日期:2010-01-03 点击:2158
  注:全国反思论文大赛一等奖,最初发表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7年第12期“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育反思录”封面推荐文章。后被收入《开辟绿色写作通道》一书(,有改动,南师大出版社)。
  新课程作文指导,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兼谈苏教版7-9年级语文教材中的作文训练
  江苏省扬州市汤汪中学 丁文宏
  (邮编:225004 宅电:7231826 手机:13773418198)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因此,作文指导要注意研究写作的主体——学生,努力走进学生的心灵,实实在在地下好“文外”的功夫。反思近几年的作文探索实践,可以说是尝尽了苦辣酸甜,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几年来,本人主持了扬州市立项课题——“探究学生心理,激发写作激情”,努力带动一班人,以自己实实在在的作文指导实践,帮助学生在写作上排除应付心理,防止焦虑心理,摒弃抵触心理,纠正冷漠心理,消除从众心理,克服害羞心理,激发好奇心理,运用成熟心理,关注应试心理,抓住好胜心理,取得了一些成果,主编了体现科研成果的写作参考用书《成功作文心理探究——新“课标”理念下的初中作文指导经验及成功范例》(南师大出版社,16000册),深受师生欢迎。但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在实践也发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循序渐进刻不容缓
  作文训练只要有序,学生的写作水平会逐渐得到提高的。
  我们常常发现这样的情况,学生一提到写作文就抓耳挠腮,因为“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 要想在写作指导中有效“防止焦虑心理”,作文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从生活中找“米”。除了按一般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顺序找“米”外,还可以及时地充分利用“学校运动会、春游秋游、集中军训、参加实践活动”等“米”的资源,让学生进行写作训练,是小记者的还可充分利用采访的机会写作等等。
  有了写作之“米”,学生不会写,教师不作具体指导,学生仍然会在写作时凑字数,把写作当一件苦差事,应付了事。这就要指导学求“排除应付心理”,我们可以先从“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场面描写、肖像描写”等单项训练入手,其他暂不作重点考虑。等学生写作文具体生动了,血肉丰满了,然后再进行写人记事的整篇文章的训练,就有一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我们常发现学生作文缺少浓厚的感情,没有让人心动的感觉,这就需要语文老师一步步地帮助学生“纠正冷漠心理”,我们可以从“亲情、友情、师生情、邻里情”等方面指导学生练笔,并有效进行升格训练,然后再进行以景衬情,情景交融的文章的探索。
  另外,话题作文,半命题作文(选题作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的训练也各有特点,难易程度各不相同,也应该有一定的序列才行。
  二、分清文体势在必行
  人们在反思中,已经看到了话题作文中的“文体不限”的要求,已造成了很多学生写出的作文是“四不像”,因此,2007的中考作文题的形式已是百花齐放。而教材中有的限文体,有的不限文体;如七(上)第一单元的话题作文和第二单元的半命题作文要求是“文体不限”,到第三单元和下册的第一单元,又都要求写“记叙文”,试想,初一的学生除了能写记叙文,还能写出什么其他文体的好作文呢?这可能是教材编写者按内容编写不按文体编写的指导思想有关,和前几年话题作文一统天下的局面有关吧。
  人人都知道,“三三得九”不如“二五得十”,“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一个初中生,如果真的能在初一上学期温故而知新,有侧重地把各种描写扎扎实实地复习提高后,再进行写人记事的文章的综合训练,一定会切断学生写作的应付通道,把这一类文章写得血肉丰满。这时再讲清写人要张扬个性,要防止千人一面,万人一腔。到初二学会自然联想,能把写景抒情的文章写得像模像样,到初三再训练读后感、观后感等一些简单议论文的描写就可以了。至于其他适用文体,只要有所涉足就可以了。
  三、趋实避虚讲究效果
  苏教版教材在七年级上册的前面的“修改作文”中安排了三个重点,“重视修改环节”、“养成修改习惯”和“掌握修改方法”,很有层次感,但内容却是蜻蜓点水,浅尝辄止;“重视修改环节”除了要讲清认识修改的重要性外,还应该讲清有哪些修改环节,如按照围绕中心选材的要求修改好提纲,按照中心明确的要求修改好草稿,按照减少低级错误的要求修改好已写就的文章等;“养成修改习惯”应讲清养成哪些修改习惯(如养成修改结构、修改语句、修改标点等习惯),如何才能养成这些习惯(如多读多悟,增强语感;反复推敲,选准词语等);“掌握修改方法”应该举例讲清楚应掌握哪些修改方法(如增、删、调、换等),把正确的语法特点讲清楚,把修改方法讲到位,力争步步营营,扎实推进,才能让学生学有所得。对于“怎样修改文章”这样的大事,岂能是200字左右的短文就能解决到位的问题?
  九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学会读书”中的课题分别是“散文家谈散文”、“小说家谈小说”、“诗人谈诗”,但课文内容却与之不符,如“散文家谈散文”,只是晓雪这个散文家谈白路这篇散文,根本没有就散文的总体特征作全面介绍;“小说家谈小说”,只是小说家茅盾评述茹志娟的小说《百合花》,也没有对小说的总貌特点作介绍……教材的这些弱点,可以通过发挥教师主观能动性去进一步完善,把新课程的理念在教学实践中落到实处,才能收到《语文课程标准》所预设的写作效果。
  四、培养习惯持之以恒
  从调查情况看,多数学生还没有养成“勤思考、列题纲、多修改”的良好写作习惯,除了学习科目多,学习时间紧,任务重,无暇顾及等一些客观原因外,最主要的原因是师生在主观上没有尽最大努力,这是所有语文教师要引起足够重视的。任何一项工程都需要经过一番精心的设计,反复的论证,然后才能进入施工阶段。写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巨大工程,没有良好的写作习惯是肯定不行的。
  养成“勤思考”的习惯,就是每次在写作前都要认真地想一想,题目所暗含的文眼应该是什么,怎样选材才能不撞车,怎样的立意才算新颖深刻等,很平常的素材如何才能写出新意等。如果不能养成“勤思考”的良好习惯,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出现常见的“撞车”现象,怎么能谈得上有新意呢?
  养成“列题纲”的习惯,就如在建高楼大厦前都要专业人员精心设计一样,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成品的优劣。写作列提纲可以确定好写作先后顺序、线索、详略等,有效避免写作时走弯路。如果不能养成“列题纲”的良好习惯,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出现常见的“跑题”现象,怎么能谈得上主题深刻呢?
  养成“多修改”的良好习惯,就如建筑上的质量监控,要贯穿整个写作过程。如果不能养成“多修改”的良好习惯,写出来的文章,不但会出现许多“低级错误”,很有可能出现结构松散、前后矛盾等“重大疾病”,结果语不成文,需要大动干戈甚至重写才能完稿,怎么能谈得上结构紧凑、语言优美呢?
  按照《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重视对作文修改的评价”的要求,苏教版语文教材对作文修改训练非常重视,七年级教材中安排了七次“修改作文”的作业,两次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对语文教师提出了非常明确的写作要求,但前后重复,且看不到由易到难的序列。详见下表。
  苏教版七年级修改作文要求对照表
  顺序 修改内容 修改方法 重点
  第一单元P30 语句不通、废话多、
  用词不当 多读多改 重视修改环节
  第二单元P66 句子 换、增、册、复、调、留 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第三单元P120 标点符号、文面整洁、 讨论修改 养成修改习惯
  第四单元P149 中心、材料、层次、结构、用词、标点 注意全篇安排、
  语言表达 掌握修改方法
  第五单元P179 词语的修改 准确、得体、搭配恰当 专题训练(词语)
  第一单元P37 句子、标点 读听、增删调换 句子的修改
  第二单元P82 句子 删 啰嗦
  第三单元P113 词语 调换 搭配不当
  第四单元P141 词语 调换 滥用文言词
  第五单元P179 句子的修改 句 修改文章专题训练
  如关于标点的修改前后提到了七次,到“八上”才有“标点”专题;关于词语的修改在“七下”和“八下”共出现了四次,其实“七下”就有“词语修改”专题,完全可以将“八下”的“用词结合语境”移到“七下”去;如果能将一些隔靴搔痒,轻描淡写的零碎要求合并起来,写深写透,增强可操作性,并按照“标点、词语、句子(七下)、语段(八下)、文章(七上、九下)”的顺序排列,修改文章时再分单元将 “中心、材料、层次、结构”等讲清楚,就能让师生容易接受。另外,教材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同样要求注重的“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等环节重视不够。
  众所周知,习惯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只有持之以恒,具体引导,反复训练,才能各个击破,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五、探索实践初见成效
  本从这一循轮所教的学生已经读九年级,经过两年多的艰苦探索,学生写作的真实情况如下表
  写作自评调查汇总表(参与调查的共37人)2007-10-31
  序号 自评项目 A B C
  1 作文发表 报刊发表24人(72篇) 网上发表9人 没有发表13人
  2 作文进步 进步较大16人 有一些进步20人 没有进步1人
  3 作文进步原因 老师的具体指导26人 自己的探索所得7人(杂志、散文、武侠小说) 其它渠道1人
  4 三年课外阅读总量 10本以上19人 5-10本17人 五本以下1人
  5 写作兴趣 很轻松有乐趣0人 有一点兴趣,但是感到有点难34人 没有兴趣,觉得是一种负担3人
  6 写作过程 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情感和想法0人 有时不能按自己真实的情感和想法去写31人 不考虑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只是为了应付作业和获得好成绩6人
  7 写作积累 能从生活和阅读中找到丰富的题材,平时注意积累1人 不善于发现写作题材,积累较少29人 缺乏积累,常常找不到可以写的材料7人
  8 写作习惯 勤思考、列题纲、多修改0人 有时会列题纲,并且仔细修改作文5人 从来不列题纲,也没有修改文章的习惯32人
  9 擅长文体 写人记事类34人 写景抒情类3人 杂感议论类0人
  作文速度45分钟 多于500字28人 达到500字8人 少于500字1
  10 各种练笔每学年 多于10000字16人 达到10000字16人 少于10000字5人
  11 写作感受 是一种自觉需要0人 是老师要我写34人 写不写无所谓3人
  以上的调查结果让本人喜忧参半。两年多来,37名学生(中途有少数学生进出),在市级以上报刊上发表文章的共有24人(72篇),占学生总数的65%,还有10余人在各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奖;作文有进步的36人,占学生总数的97%;学生认为,作文进步的原因主要是老师指导具体的有26人,占学生总数的70%;认为是自己探索所得的有7人,占27%(他们主要通过对《读者》、《文摘》等杂志和“散文”、“武侠小说”之类的书中获是提高);在写作速度上,97%的同学在45分钟之类可以达到或超过500字,92%的学生已经对写作有了一点兴趣,但还是感到有点难。
  因为教学相长,在学生的作文和教师的论文经常见诸报端后,笔者的研究成果也受到了本地区语文界的关注,《扬州日报》《扬州晚报》《扬州时报》等市报教育版和《语文报·中考版》也经常约师生稿件,本人应邀到兄弟学校讲学10余次,还曾应邀去《扬州教育学院》为全市语文骨干教师培训班开“成功作文研究”讲座,均受到好评。
  六、前途光明任重道远
  众所周知,语数外在高考中已是三足鼎立。据新闻媒体报道,高考作文有望从60分提高到70分。由此可见,作文教学的前途一片光明,整个社会对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但人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机遇与挑战”并存。从调查情况看,还没有一个学生感到写作“很轻松有乐趣”,还没有一个学生“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真实的情感和想法”, 还没有一个学生认为写作“是一种自觉需要”,绝大多数学生还“不善于发现写作题材,积累较少”, 绝大多数学生还“从来不列题纲,也没有修改文章的习惯”。 这就对我们语文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想从要根本上扭转这样的局面,真正达到《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悟和真切体验”等目标要求,确实是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综上所述,反思我们的新课程作文指导,既有迷路的焦急,也有花明的振奋;既有探索的艰辛,也有进步的欣慰;既有失败的痛苦,也有成功的喜悦;既看到美好的希望,又深知道路的曲折。虽然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但“吾将上下而求索”,不达目的不罢休。
站长信箱:twdwh@126.com 联系电话:1377341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