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首页 | 站点动态 | 站长文集 | 作文辅导 | 语基复习 | 站长相册 | 搜索
文宏成功作文工作站>语基复习>古诗赏析>当前页
八年级(上)古诗赏析
丁文宏(江苏扬州市首批特级教师)
日期:2010-04-26 点击:4200
  八年级(上)古诗赏析
  1杜甫《春望》、2杜牧《泊秦淮》、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4文天祥《过零丁洋》5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川》、6龚自珍《己亥杂诗》、7杜甫《望岳》、8白居易《钱塘湖春行》、9王安石《登飞来峰》10李贺《雁门太守行》、11夏完淳《别云间》
  1、春望(唐•杜甫)
  国玻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对各联意思理解有误的是(3分) (D插不住簪子 )
  A.首联是说国都沦陷,城池残破,而山河依旧。虽江山未改,可景象大异:乱草遍地,林木森森。
  B.颔联继首联具体写景,由泛览满城草木到收为花、鸟的特写镜头。
  C.颈联是说三个月来战乱不已,收到家书好比收到万两黄金般珍贵。
  D.尾联从诗人望后的情态作结,白头发越搔越少,只够插得住簪子了。
  2.对此诗理解有误的是(3分) (C全诗的感情应由“感”字而发 )
  A.此诗可分为两个部分,首、颔联为第一部分,颈、尾联为第二部分。
  B.全诗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情怀。
  C.首句一个“破”字指眼前衰败的景象,诗的感情全由此字出发。
  D.首联对仗工巧,圆润自然,且耐人寻味。
  3、诗的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草木”到“花鸟”
  4、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日那长长的头发如今纷纷断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簪。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诗中的“草木深”表面是写(春天来临,草木繁茂),实际是写(都城沦陷,草盛人稀,荒凉萧条的社会现状)。此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
  6、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抒发了感时忧国、思亲念家的情感)
  7、“城春草木深”中的“深”字很有表现力,历来为人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表达作用。
  (用词凝练;一个“深”字表现了因战乱而荒芜的景象。)
  8、花鸟本是美好的景物,可是在这首诗中作者看了仍“溅泪”、“惊心”,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这是反衬手法,国破家亡,见了美好景物,反而触目惊心,更加重了悲剧色彩。)
  9、诗题为“春望”,诗人望到了春天的哪些景物?
  (描写了沦陷的城池、破败的山河,以及草木花鸟。)
  10、颔联中的“溅”和“惊”字在计价表达“感时”、“恨别”的情感时起了重要作用,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国破家亡,满目荒凉,诗人睹物生情,寄情于物,流泪之人观落花,落花似在流泪,恨别之人听鸟哀史鸣,鸟儿也惊心,情景交融。这两个字生动传神地表现出诗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情怀。)
  2、泊秦淮(唐•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朦胧/迷茫,冷寂/悲凉)
  2、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这首七言绝句是抒怀写景之作,一、二两句写夜泊秦淮的________;三、四两句写夜泊秦淮的_________。(所见 所闻)
  4、诗的首句中使用了两个“笼”,请分析一下两个“笼”的含义和作用。
  (两个“笼”在“笼罩”的意思,烟雾和月光笼罩着秦淮河水和沙滩。巧妙地将烟、月、水、沙融合在一起,既反复渲染了朦胧、冷寂的气氛,又寄寓着诗人忧愁的情感。)
  5、试赏析此诗最后两句的意蕴。
  (表面是写歌女,实际是讽刺那些不顾国家安危,醉生梦死的封建统治者。反映了诗人的忧国忧民的思想。)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宋•陆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对下面这首诗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戍守轮台说明他有强烈的拳拳忧国之心)
  A.诗人\"僵卧孤村\"却不\"自哀\",是因为诗人\"尚思为国戍轮台\"。
  B.诗中的\"风吹雨\"既是眼前情景的写照,又象征了南宋王朝岌岌可危的处境和命运。
  C.诗人特别想要去戍守\"轮台\",说明他对\"轮台\"这一地方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D.诗人以梦境来表现自己的报国之志,于激越豪迈之中透露出了壮志难酬的悲凉。
  2.选出对上面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3分) (C只最后一句是写梦境)
  A.全诗由述志和记梦两部分组成,两者之间是因果关系。
  B.诗中\"尚\"字表现了诗人强烈而至死不渝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
  C.诗的后两句都是写梦境,与前两句写实相映衬。
  D.全诗气势豪壮,感情真挚,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3、对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3分)( D )
  A、诗的一、二句集中在一个“思”字上,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希望报效祖国的爱国之情。
  B、诗的三、四句集中在一个“梦”字上,幻化出的是诗人魂牵梦绕的情境。
  C、全诗格调积极向上,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D、“僵卧”道出了老迈境况,“孤村”表明与世隔绝的状态,真切地写出了作者怀才不遇的凄凉情景。
  5、诗中前两句一“僵”一“孤”写出了诗人当时的凄凉处境;一个“思”字又集表现了诗人爱国思想情感。
  6、诗歌第三句既是眼前现实情景的描绘,又象征了南宋王朝的处境和命运芨芨可危。
  7、从全诗看,侧重写出了诗人的什么愿望?
  (写出了诗人日夜渴望收复失地、万里从戎、以身报国的心愿。)
  8、全诗现实与梦想交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为统一祖国而献身的感情。)
  4、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 , 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 ,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 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诗中第二联 , 运用比喻的方法 ,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 , 无可挽回 , 以 “ 雨打萍 ” 比喻_______________
  (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对尾联 “ 人生自古谁无死 , 留取丹心照汗青 ”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分析。
  (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3、诗中以“风飘絮”、“雨打萍”的形象比喻,抒写了__________的悲哀;借 和 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国破家亡 惶恐滩 零丁洋)
  4、“辛苦遭逢起一经”中“一经”指的是 。(儒家经典)
  5、用你自己的话描述“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的打萍”所反映的国家和作者个人的境遇。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6、反复诵读诗中具有丰富内涵的画线句,写出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
  7、“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请说说句中运用比喻的妙处。
  (此处的比喻生动的写出了国家和个人命运的凄凉之景“风飘絮”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则是文天祥凄惨的政治生涯的写照。抒发祖国即将沦亡、自己虽竭尽全力挽救然而邱峰被俘无力回天的无限悲愤与痛苦心情。)
  8、“惶恐”和“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说说有哪两层含义?试分析其妙处。
  (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是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地名与人物的心情暗合,以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忧虑不安的心情。)
  9、请写出能够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不少于两点)。
  (1)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2)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发向人羞折腰。 (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10、诗的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为什么会受到后人的大力称道?
  (表明自己誓死不屈以身殉国的必死决心,及对自己为国尽忠为民效命必将留名青史的自信。激励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正义事业从容就义。)
  5、送杜少甫之任蜀川(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是(3分)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是(3分) (C朋友要到外地做官,而不是诗人)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颈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对这首诗的词义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A、“天涯”指很远的地方;“若”和“比”都是“如同”、“好像”的意思。
  B、“城阙”这里指京城,当时的京城是长安。
  C、“君”在诗中指杜少府;“离别意”,离别的情意;“宦游”指离开家乡出外做官。
  D、“岐”同“歧”,“歧路”即“岔路”,指分手的路口。
  4、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请写出一句与其立意相反的送别诗。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全无伤悲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下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C“吟鞭东指”意指抽响马鞭,向东指处) (2分)
  A.“浩荡离愁”抒写了诗人辞官还乡的满腹愁怨,其中“浩荡”写愁怨之深。
  B.“白日斜”用语双关:既指辞官离去时间,又喻指朝庭的黑暗衰落。
  C.“吟鞭东指”意指诗人离去时一边吟诗抒怀;一边扬鞭驰马。
  D.“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花自况,表达了对国家前途的关心。
  2.一、二句抒写了诗人满腹牢骚与对现实生活的不满(2分)
  3.结合诗意,解释“离愁”的具体内涵。(3分)
  既有诗人远离京城的失落感,又有诗人远离志同道合的朋友的无限惆怅。
  4.诗中所写的是暮春时节的景象,具体时间是黄昏。“落红”与“花”在诗中各比喻什么?2分) 诗人以“落红”自比,“花”比喻人的理想。
  5.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情感表达。(3分)
  诗人以拟人化手法将落花写成有感情的,说是即使化作了春泥还要护花,用以比喻诗人虽辞官归隐离京,仍然要像落花变春泥再护花一样,对社会、对国家还要竭尽心力。比喻新颖,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炽热爱国热情。
  6.“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属名句。请对这两句作一点赏析。(3分)
  这两句运用比喻的手法,诗人借落花化泥抒发自己希望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谓千古名句,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用比喻,表示自己虽然已成“落红”甚至“化为春泥”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并不因此减退,作者以落红自比,言外之意是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景中寓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境界高远,比喻精妙。)
  7、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C)(2分)
  A.诗的一二句交代了踏春的去处,简洁明快地勾勒了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歌燕舞的动态中,展示了春天的活力,把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句诗人用“乱”字勾画出了春天百花竞放,万紫千红的美丽画卷;用“没马蹄”写出了西子湖畔春草深深,绿色醉人的景象。
  D.在西湖,有关湖光山色的题咏很多,但这首诗紧紧扣住环境和季节的特征,把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描绘得生意盎然。
  2下面是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D)(2分)
  A、 这首诗,从总体着眼描绘了钱塘湖蓬勃的春意。
  B、 颔联、颈联写莺、燕、花、草四种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
  C、 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运用最准确、最具有表现力的词语加以描绘和渲染。
  D、 尾联详细描写了“白沙堤”的美丽景色。
  3理解有误的是(2分) (A “看到”应为“感到”)
  A.首联表示一路行来,诗人看到春天来了,西湖的水涨了。
  B.颔联描写了春到西湖,鸟儿们开始活跃起来的景象。
  C.颈联通过写花草,表现了西湖之春,到处都是生机勃勃。
  D.尾联写出诗人的感叹。
  4.品析有误的是(2分) (D “暮春”应改为“早春” )
  A.这首歌咏西湖的诗,着眼于总体上描绘西湖蓬蓬勃勃的春意。
  B.作者采取在行途中展开景物描写的手法,开始从孤山寺写到贾公亭,结尾又写到湖东白沙堤。
  C.诗人善于把握景物特征,精选了云、水、莺、燕、花、草等最见春色的景物来反映盎然的春意。
  D.从“早莺”、“新燕”、“乱花”、“渐欲’、“浅草”“才能”可看出,诗人描写的是暮春之景。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把春的情态描摹得妩媚动人,生机勃勃,试品一品其妙处。(3分)
  答: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妙处:善抓住具有春色春意的景物(水面初平、早莺、新燕、乱花、浅草)描写西湖早春景色。
  6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春行诗,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用句也十分准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是因为(3分):
  写出了初春早莺尚少,它们飞向枝头向阳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7本诗第二至六句,一句一景,在动态的描绘中写出了西湖景色的清丽明快,生机勃勃。这些景物依次是:春水初平,早莺争树,新燕啄泥,乱花迷眼,浅草没蹄。
  8“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句中的“几处”和“谁家”能不能改为“处处”和“家家”,为什么?(不能。“几处”“谁家”表明“莺”和“燕”还不多,扣住了早春的特点。)
  8、登飞来峰(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3、这首诗的一、二句,采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飞来峰山势雄伟,应天塔高耸的特点。他用诗的三、四句,形象地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4、④、“浮云的意思是漂泊的白云,在诗中指阻碍变法的保守势力,比喻谗佞小人或消极事物,最高层隐含的意思是自己身居相位,位高权重,比喻自己站在时代前沿,高瞻远瞩。
  9、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⒈“齐鲁青未了”一句表现了泰山的高大。“造化钟神秀”一句描写了泰山神奇秀丽。
  “决眦入归鸟”一句蕴藏了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3分)
  ⒉品析“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蕴涵的人生哲理。(3分)
  只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才能俯视一切,傲视群雄。
  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3分)
  答:一个“割”字写出了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在这里写出了言无二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3分)
  答:写出了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精神和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10、别云间(明•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难在何处?(抗清事业未成,心中牵挂难以放下。)
  2、全诗充分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家乡亲人的无限依恋和对抗清斗争的坚定信念。)
  11、雁门太守行(唐•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1、“黑云压城城欲摧”表达了什么意思?这句诗好在什么地方?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这句诗表达了敌军压境、形势极为严峻。这句诗好在把敌军压向边诚比喻成黑云压城,极为形象传神。)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是从听觉 和视觉两个角度,用了来描写战斗的激烈。并用准确的语言加以分析。
  (“角声满天”就是号角的声音震天,“燕脂”就是胭脂,形容边赛土地的颜色,“凝夜紫”在夜晚的朦胧中凝成了紫色。这些词语的运用突出了战斗的激烈。)
  3、 这首诗分别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对出征将士浴血奋战,抗击外来侵略的赞颂之情。)
  4、请设想“半卷红旗”是怎样的景象,作者捕捉这个景象入诗要表现什么?
  (侧面写出战争的残酷和时间的长久。)
  
站长信箱:twdwh@126.com 联系电话:1377341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