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首页 | 站点动态 | 站长文集 | 作文辅导 | 语基复习 | 站长相册 | 搜索
文宏成功作文工作站>语基复习>文言天地>当前页
八下文言文练习
丁文宏(江苏扬州市首批特级教师)
日期:2010-04-26 点击:3642
  八下文言文练习
  一《马说》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
  骈死( )槽枥( )( )粟( )外见( ) 食马( )祗( )
  2、解释下列加点字的含义。
  ①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
  ②骈死于槽枥之间( )( )
  ③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
  3、填空。 ①韩愈,字__________,________代著名__________家,他的著作收在《___________》里。他和 、 、 、 、 、 、 、一起称为“唐宋八大家”。
  ②“说”是一种文体,可以 也可以 但都是为了 。
  ③本文中韩愈说明庸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文中有五个“也”字,请对其所表达的语气分别作出解说。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_________
  ②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_________
  ③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___
  ④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__
  ⑤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____________
  5.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 )
  ②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③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6.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 才美不外见 _____通_____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__
  ② 食之不能尽其材____通___含义:__________ _____通____ 含义:_____
  ③ 其真无马邪 _____通_____ 含义:______________
  7.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② 安求其能千里也?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④其真无马邪?
  8.给下列句中加点的“食”字注音并释义。
  ① 一食或尽粟一石( )( )
  ②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 )( )( )
  ③ 食不饱,力不足。( )( )
  ④ 食之不能尽其材。( )( )
  9.归纳文章第2段文字的主要意思。它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0.第3段文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起什么作用?
  11.找出全文的主旨句,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骈死于槽枥之间:两马并驾,并列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通“饲”,喂养
  C、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鞭子打
  D执策而临之 临:靠近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A、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B、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C、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D、既克,公问其故。
  14、从文章中可以看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用原文回答)
  15、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
  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6、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一组是( )
  A、虽有千里之能 安求其能千里也
  B、其真无马邪 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环而攻之而不胜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学而时习之
  17、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 ,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 ”。
  18、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的抽打它…… 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
  19、《马说》的中心论点是: 。
  20、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
  21、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
  22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
  23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 。
  24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 。
  25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 。
  26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 。
  27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 。
  28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
  29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 。
  30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
  31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2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3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4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5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
  37.本文采用“_______”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______; “伯乐”指___________ ; “食马者” ____________ 。
  38.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9.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___________
  40.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如果你是伯乐,你会怎样多发现人才,并人尽其才?
  44、如果你是“千里马”,没有伯乐,你怎么办?
  陋室铭练习
  一.填空。
  1.《陋室铭》的作者是 ,字 ,是 朝人。
  2.铭是一种文体,最初是古代刻在器物、碑碣上 的文字,后来发展为一种 的文体。这种文体有 的特点。
  3.(1)水不在深, (2) 草色入帘青。(3)斯是陋室,
  4.《陋室铭》大量使用“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样的句子,句式整齐,音韵和谐,使用的是 的修辞方法。
  二.解释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4.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三.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4.何陋之有?
  四.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
  五.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文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2.主人在陋室的活动有
  3.来陋室的有哪些人?
  4.找出表明中心的句子。
  5.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的“陋室”表明了自己 的愿望和 的生活情趣。这这篇短文采用了 、 的写法。
  基础知识
  一、给黑体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将它的字母填入括号内。
  1 其上以松脂蜡和( )纸灰冒之( )A zhǐ B zhī C hé Dhuò
  2 持就火炀( )之 A yáng B tāng C tàng
  3 更( )互用之 A gèng B gēng C jīng
  4 则以纸帖( )之 A tiē B tiè C tiě
  5 兼与药相粘( ) A zhān B nián
  6 不若燔( )土,用讫( )再火令药熔 A fān B fán C qì D qǐ
  7 以手拂( )之 A fú B fó 8 木格贮( )之 A chǔ B zhù
  9 殊( )不沾污 A shū B zhū
  10 其印为( )予( )群从( )所得 A wéiB wèi C yú D yù E zòng F cóng
  二、对加黑的字解释完全正确的是( )
  A 唐人尚未盛(大规模的)为之 此印者才毕(完结、完成)
  有奇字素(平时)无备者 用讫再火令药熔
  B 一板已自(另外)布字 其上以松脂、蜡和(混和)纸灰之类冒之
  不若燔(烧)土 乃密布(排列)字印
  C 旋(旋转)刻之 薄如钱唇(边缘) 则第二板已具(准备好) 更互(交替)用之
  D 则字平如砥(磨刀石) 若止(停止)三二本 以一铁范(框子)置铁板上 瞬息可就(完成)
  三、黑体的字的意思都不相同的是( )
  A 每字为一印 此印者才毕 每一字皆有数印 乃密布字印
  B 持就火炀之 火烧令坚 以草火烧 用讫再火令药熔
  C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 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不用,则以纸帖之
  D 唐人尚未盛为之 满铁范为一板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
  四、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误的是( )
  A 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每个字制成一个印模,用火烧使它坚硬。
  B 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药灰稍稍熔化,就用一块平板按压字面,于是(所有排在板上的)字就平得跟磨刀石一样。
  C 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
  字印不用的时候,就(把活字分类)用纸条标记它,每韵归为一类,(分别)放在木格里。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
  不用木料刻制字印的原因,是因为木料的纹理有疏有密,沾了水就会变得高低不平,并且和药物粘在一起,所以不可取。
  阅读
  五、①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②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③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④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熔,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⑤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⑥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⑦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⑧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⑨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⑩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1 活板的主要特征是 ( )
  A 印刷速度快 B 印刷质量好C 制版比较容易 D 印完,可以拆版 E 发现错误可以改正 F 活
  2 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正确的是( )
  A ①ㄧ②③ㄧ④⑤⑥ㄧ⑦⑧⑨⑩ B ①ㄧ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 ①ㄧ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 ①②ㄧ③④⑤⑥ㄧ⑦⑧⑨ㄧ⑩
  3 这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D 程序顺序
  4 这段文字中介绍活板的排版先后有五个步骤,它们的正确顺序是怎样的?请将它们的字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A 以火熔药 B 用药物蒙盖铁板C 按平版面 D 设置铁板 E 排列字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这段文字中说明活板印刷速度快的原句是“ ”和“ ”。
  6 这段文字的⑦⑧⑨句说明的是( )
  A 每一字皆有数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B “之”“也”等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 活字的存放。D 活板对印刷中会遇到的一板内有重复的字和生僻字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7 活字的印模是用什么材料制作的?这种材料有什么优越性?
  8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填入括号内,并简析它们的表达作用。
  A 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 ) 作用 。
  B 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 )作用 。
  C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 )作用 。
  D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熔,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 作用 。
  E 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 ) 作用 。
  4、核舟记
  一、做客“联想吧”
  “船”也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请写出一句与“船”有关的诗句:
  , 。
  二、请划掉黑体字的错误注音!(要细心哦!)
  ①尝贻余核舟一 A.yí B.tái②高可二黍许 A.zhǔ B.shǔ
  ③其两膝相比者 A.xī B.qī④天启壬戌秋日 A.wù B.xū
  三、速配!(连线搭配加点字的正确注音!)
  a1 为宫室、器皿、人物 wéi b1 明有奇巧人 qí
  a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wèi b2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jī
  c1 珠可历历数也 shù
  c2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shǔ
  四、给加点字词一个合理的解释:
  ①盖大苏泛赤壁( ) ②八分有奇( )
  ③篛篷覆之( ) ④石青糁之( )
  五、来,做个小翻译!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六、如果你是一位“小老师”,你怎样解释下面的问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1.选文出自《 》,作者 , (朝)人。
  2.文段中第一句话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三个人的位置关系的?为什么?
  3.用横线在文中标出该段的中心句。
  4.摘录文段中3~5个反映雕刻者高超雕刻技术的词语,并说说这些词语是如何反映的?
  5.写苏黄分别抓住各自的什么来写?这体现了雕刻者怎样的匠心?
  6.“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能否与“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调换位置,请说明理由。
  《口技》练习题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时齐发,众妙毕备。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一、本文选自《 》,这本书是 朝的 编选的一部笔记小说集。本文的作者是 朝的 。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
  1.屏障(   )    2.呓语(   ) 3.齁声(   )
  4.曳屋许许声(   )(   )    5.几欲先走(   )
  三、解释加点的词。
  1、京中有善口技者 (   ) 2、 施八尺屏障(    )
  3、众妙毕备(    ) 4、会宾客大宴(    )
  5、众宾团坐( ) 6、夫叱大儿声( )
  7、宾客意少舒 (    ) 8、虽人有百手(    )
  9、妇抚儿乳( ) 10、奋袖出臂( )
  11、但闻屏障( ) 12、其夫呓语( )
  四、指出下列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及词性。
  五、选择恰当的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在括号里,并在横线上解释词语。
  (既而   俄而   少顷   一时   未几)
  1.(   )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2.(   )      ,儿醒,大啼。
  3.当是时,妇拍儿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
  (   )    齐发,众妙毕备。
  4.(   )     夫齁声起,妇拍儿变渐拍渐止。
  5.(   )     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
  六、用现代汉语说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
  2、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
  3、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
  4、又夹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
  。
  5、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
  6、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
  7、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
  8、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
  七、思考并回答下列各题。
  1、《口技》一文中“众妙毕备”一语中的“毕”字和下列词语中的“毕”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毕业典礼 B.毕生精力 C.丑态毕露
  2、“不能名其一处”中的“名”和下列词语中的“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莫名其妙 B.至理名言 C. 有名无实
  3、第一段写什么内容?文章最关键字眼是什么?
  4、文中口技者共表演了哪几个场景?
  5、课文中描写了听众的哪几处表现?这些描写有什么作用?
  ;
  。
  6、文章开头和结尾一再强调道具的简单,有什么作用?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
  一、按课文填空
  (  )冰坚   弗之(  )  德(  )望尊  (  )疑质理
  遇其(   )(   )  足肤(  )裂  负( )( )( )
  以(  )拥(   ) ( )袍(  )衣 ( )然若神人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嗜学 逾约 俟其欣悦 叱咄 既加冠 负箧曳屣
  皲裂 媵人 以衾 容臭 烨然 緼袍敝衣 弗之怠
  三 阅读文章第一段 回答有关问题
  1解释加点的词语
  走送之 嗜学 致书 弗之怠 既加冠 以书假余
  以衾拥覆 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援疑质理 俟其欣悦
  硕师 执经叩问 稍降辞色 或遇其叱咄 礼愈至 四支僵劲不能动
  媵人持汤沃灌 同舍生皆被绮绣 腰白玉之环 卒获有所闻 口体之奉
  2 翻译句子
  ①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②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③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④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⑤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①揭示作者小时候就很勤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②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表明作者“尝趋 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4 你觉得“先达”对“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谈谈你的理解.
  3结合课文,谈谈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那些学习秘诀?
  4请写出你所积累的有关勤奋刻苦的名言警句。(最少三组)
  7 从文中找出说明作者不辞艰辛求师 勤学原因的三个句子是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 写自己的求学经历, 为什么作者要写同舍生的豪华衣饰?
  9 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为什么能克服种种困难,而“卒获有所闻”?
  10 作者从那三方面来表现自己求学的艰难?
  一、1.pián cáo lì sù xiàn sì zhǐ2.①只是 ②并列而死 喂牲口用的食器 ③可是3.①退之 唐 文学 昌黎先生集 ②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4.①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②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③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④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⑤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二、(一)5.①有时 ②它,代千里马 ③等同,一样6.①见 现 显露(或表现) ②材 才 才能 食 饲 喂 ③邪 耶 吗,表疑问7.①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②又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③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④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8.①shí吃 ②sì喂 sì喂 ③shí吃 ④sì喂9.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10.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11.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参考答案: 1、①材cái:同“才”②石:dàn 十斗为一石;③见:xiàn 同“现”;④称: chēng 称号⑤邪:yé同“耶”; ⑥祗:zhǐ同“只”;⑦骈:pián两马并驾,2、①或:有时②等:等同,一样③道:方法④安:怎么3、 《昌黎先生集》 唐 文学家 哲学家 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 4、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5、其真不知马6、D 7、B8、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其真不知马也)9、日行千里的良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10、①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②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11、①此、这②同“饲”,喂养③鞭打(驱使)④有时12、C13、能识别人才的人 食马者14、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千里马的悲惨遭遇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3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 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6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的语句是: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现“食马者”以“知马者”身份叹息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说过:“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由此我们可想到《马说》的一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马和伯乐关系的语句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1能够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是: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12领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13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对千里马被埋没的感叹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5能表明千里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16写千里马有异于常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尽粟一石。 17运用设问句表达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当中,有时我们为了刻意的追求完美,往往忽略了身边的美,使其遭受不应有的遭遇,使我们为之遗憾痛心,这种遭遇与〈〈马说〉〉中千里马的遭遇相似,相应的句子是:祗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19点明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5.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本文的“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各有喻指 “千里马”指 人才; “伯乐”指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 “食马者” 愚妄无知,平庸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 6.第—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作用。 7.是不是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呢? 是,强调伯乐能识马,如果不被伯乐识别,千里马就会被埋没。 8.第二段说明了什么?  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进一步说明,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无法施展才华。 9.文中哪些句子可以体现千里马不能日行千里的原因?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10.第三段主要内容是什么? 不是天下无千里马,而是不识马。 11.第三段中通过哪些语言来体现食马者的浅薄愚妄? “策之不以其道……天下无马” 12.第三段中哪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其真不知马也”这个结句,点明了中心。 13.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 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14.本文通过描写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 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 15.本文中“伯乐”“千里马”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 伯乐即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千里马即人才。 16.作者以千里马喻人才,从文中千里马的遭遇来看,人才展现才华最需要的是什么? 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没有遇到伯乐,怎样才能避免”骈死于槽枥之间”,最终能以”千里称也”?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尽是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参考答案
  一、
  1.刘禹锡,梦得,唐朝人
  2.用来记述事实、功德的文字,述公记行、有时也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体,用韵
  3.有龙则灵;苔痕上阶绿;惟吾德馨
  4.对偶
  二.
  1.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2.鸿:大;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3.素:素朴;金经:佛经
  4.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5.名:著名
  三.
  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4.有什么简陋的呢?
  四.e a b b a a a
  五: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调素琴,阅金经
  3.鸿儒
  4.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5.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借物抒情
  答案:一、1 B、D 2 A 3 B 4 A 5 A 6 B、C7 A 8 B 9 A 10 B、C、E
  二、B 三、D四、D五、1 F 2 B 3 D 4 D、B、E、A、C5 极为神速,瞬息可就6 D
  7 活字印模是用胶泥制作的,它的优越性是遇水不变形,不与药物相粘,拆板方便。
  8 A 打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刻字的深度。
  B 打比喻。形象的说明了活板字面平整的程度。
  C 列数字、作比较。突出了活板能提高印刷速度的优点,印得越多越快。
  D 作比较。突出了胶泥所制印模的优越性。
  E 举事例、列数字。具体说明了字印数目是活的,突出了活板的“活”。
  参考答案
  23* 核舟记
  一、“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杜甫)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如梦令》李清照)
  二、①B ②A ③B ④A
  a1 为宫室、器皿、人物——wéi
  a2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wèi
  b1 明有奇巧人——qí
  b2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jī
  c1 珠可历历数也——shǔ
  c2 夹岸数百步——shù
  四、①泛舟,坐着船在水上游览 ②零数 ③盖 ④涂
  五、①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卷子下边的衣褶里。
  ②原来是挑选桃核中长而窄的核雕刻成的。
  六、1.核舟记 魏学洢 明
  2.先中间后两边,东坡是核心人物,是雕刻物的主题体现者,所以突出东坡。
  3.中心句为第一句。
  4.如“绝类弥勒”突出雕刻逼真,“珠可历历数也”说明雕刻的难度大,雕刻清晰,技艺高超。
  5.各自的手、足来写。雕刻者意在表现苏黄共同读书探讨的情景和无限亲密的特点。
  6.不能,这句与前句“苏黄共阅一手卷”相照应。
  译文:
  明朝有个特别手巧的人名叫王叔远,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房屋、器具、人物,以及鸟兽、树木、石头,没有不顺着木头原来的样子模拟那些东西的形状,各有各的情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原来刻的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大约两粒黍子左右。中间高起并开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篛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并且有很多胡须的人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一起看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右端,用左手轻按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横幅,好像在说什么话。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个膝盖,各自隐蔽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面。佛印极像弥勒菩萨,敞开胸襟露出两乳,抬头仰望,神态表情和苏东坡、黄鲁直不相关联。佛印平放着右膝,弯曲着右臂支撑在船上,并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靠着左膝,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人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肢趾头,好像大声呼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拿着蒲葵扇,左手摸着炉子,炉子上面有个壶,那个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那只船的背部稍微平坦,就在它的上面刻上了姓名,文字是“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字迹)细小得像蚊子脚,一勾一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还刻着篆文图章一枚,文字是:“初平山人”,它的颜色是红的。
  总计一条船上,刻有五个人;刻有窗户八扇;刻有箬竹叶做的船篷,刻有船桨,刻有炉子;刻有茶壶,刻有书画横幅,刻有念珠各一件;对联、题名和篆文,刻有文字共三十四个。可是计算它的长度,竟然不满一寸原来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雕刻成的。咦,技艺也真灵巧奇妙啊。
  《口技》答案
  一、《虞出新志》 清 张潮 清 林嗣环
  二、píng yì hōu yè hǔ jī
  三、(1)擅长 (2)设置 安放 (3)全、都 (4)适逢 正赶上 (5)围绕
  (6)呵斥 (7)心情 (8)即使 (9)喂奶 (10)扬起 举起
  (11)只 (12)说梦话
  四、妙:(1)妙处 好处 少(1)稍微 坐(1)通“座” 指(1)指头
  (2)美妙 (2)少年 (2)坐在 (2)指明
  五、1少顷 2既而 3一时 4未几 5俄而
  六、1 全场静悄悄的,没有一个敢喧哗的。
  2 同时响了起来,各种声音都具备了。
  3 其中夹杂着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爆炸的声音,呼呼的风声,成百上千的声音一齐响了起来。
  4 还夹杂着成百上千的求救声,救火的人们拉倒燃烧的房子时一齐用力发出的呼喊声。
  5 凡是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
  6 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一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一张嘴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
  7 于是宾客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颜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
  8 忽然醒目一拍,各种声音都消失
  七、1 C 2 A
  3 交待口技者表演的时间、地点、设施、道具及开场气氛 。 “善”
  4 两个 一是四口之家在深夜由睡而醒、由醒入睡的情形。/
  一是发生在这个家庭附近的一场大火的情形。
  5 三次。 细腻的刻画听众的心理变化过程,表现这场精彩的演出对听众具有的吸引力的表演效果,从而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6 首尾呼应,结构完整。烘托口技者技艺的高超。
  答案:一 1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明初文学家 开国文臣之首”。当今文章第一“太史公”
  刘基、高启
  2 宋学士文集 马君则 赠序 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二 shì yú sì chì duō guān qiè xǐ jūn yìng qīn xiù yè yūn dài
  三 1 跑 特别喜欢 得到 不 懈怠 放松 已经 借 被子 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 提出疑问 询问道理 等待 大 拿着 请教 周到
  2 ①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②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③又担心没有与大师、名人交往。曾经跑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④我站在旁边侍侯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来请教。
  ⑤所以我虽然愚笨,但终于能够有所收获。
  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3 ①余幼时即嗜雪
  ②天大寒 砚冰坚 手指不可屈伸
  ③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⑤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4提要:①不可取 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该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互相信任,共同学习,这样才能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
  ② 可取 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 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任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才能出高素质的学子。
  3 提要:①学习要勤奋
  ②求师要诚心
  ③求学必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等等
  4(1)业精于勤,荒于嬉。
  (2)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
  (4)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5 示例 ①现在我们的求学条件优越,远远超过了宋濂。
  提要:② A “业精于勤荒于嬉”,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成功地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且艰”,要勤奋刻苦,不畏艰难,要有恒心。B 学习知识,是我们每个学生的责任和义务,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胸中自有真乐,要有高尚的精神追求,才能学有所成。C我们求师要诚心,要尊师重道。
  7、余幼时即嗜学 益慕圣贤之道 以中有足乐者
  8、与我的缊袍敝衣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作者求学条件之艰苦,体现其不慕富贵,不畏艰难,刻奋读书,勤奋求知的思想境界。
  9 依靠精神的力量,强烈的求知欲 战胜了物质上的贫穷。
  10读书难、从师难、求学生活艰苦
  
站长信箱:twdwh@126.com 联系电话:1377341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