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联系站长
加入收藏
首页 | 站点动态 | 站长文集 | 作文辅导 | 语基复习 | 站长相册 | 搜索
文宏成功作文工作站>站长文集>丁文宏>已发表中考试卷分析论文>当前页
避虚就实以简驭繁
丁文宏 周…
日期:2010-06-06 点击:1587
  2009年中考信息概括题评析:避虚就实以简驭繁
  文章作者:丁文宏 周… 来源:语文报中考版2009年355期 2009-11-25 14:53:24
  原题回放
  请自己组织语言,概括下面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3分)
  欧盟委员会健康风险科学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如果5年内每周使用随身听5天且每天以高音量收听音乐平均超过一小时的话,那么5%至10%的使用者将面临永久性失聪危险。最近几年,欧盟的随身听特别是MP3的销售量猛增,约有5000万到1亿人,特别是年轻人在使用随身听,因此有必要对随身听对人体的危害进行调查并采取措施,以保护青年不受随身听和其他类似装置的损害。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随身听可能导致永久性听力损伤。或:常用随身听可能导致永久性失聪。(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如果写成“采取措施保护青年不受随身听危害”之类,得1分。评分要点:“听力损伤”或“失聪”,即强调后果1分;“永久性”,即强调严重性1分;“可能”,即强调可能性1分。超3字以内扣1分,超3字不得分,其他答案符合要求也可。
  方法指津
  这类题目考查信息筛选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考生最担心难以抓住中心内容,概括不够全面。其实,这是常见的新闻信息概括题,做这种题目只要我们抓住新闻体裁的特征,就能从容应对。
  新闻体裁分消息、通讯、新闻、特写等,其中用来考查考生的最具有可操作性的是消息。一篇消息稿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几部分组成,每一部分都要统一考虑,统一布局,层次清楚,逻辑严谨。
  消息的标题,其作用是使读者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所需的信息。标题拟写要求是:准确概括,反映新闻事实,简要评价事实,语言表述简明得体。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最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将导语高度概括的事实具体化,或补足导语中未出现的新闻要素,以便读者全面、完整地了解消息的内容;同时在导语所概括的新闻事实之外,增补新的内容,用以扩充消息的信息量,扩大读者的视野,提升新闻主题的高度。
  这种结构方式被称为新闻(消息)写作的“三度反复”。意思是,对同一新闻事件,从标题到导语再到主体,分三步呈递进式展开叙述:
  标题:第一次用一句话报告事实,起索引作用。是导语的概括。
  导语:第二次叙述事实,补充标题,吸引读者。是主体的概括。
  主体:第三次叙述事实,展开、补充导语,完全打开包袱。
  据此,考查该考点的中考题目常有两种:①提供一段消息,要求概括新闻标题(解答这种题目只要找到导语部分进行概括即可);②提供消息正文,概括消息导语(解答这种题目只要抓住正文部分进行要点概括即可)。
  上面这道考题属于第一种,读完消息,不难发现导语部分是“欧盟委员会健康风险科学委员会发表报告指出,如果5年内每周使用随身听5天且每天以高音量收听音乐平均超过一小时的话,那么5%至10%的使用者将面临永久性失聪危险”。这样,抓住导语进行概括并注意简洁表述,不超过15个字,答案就有了(示例如前,略)。
  考情分析
  此题要求考生根据导语概括出消息的标题。上面,我们已找出本则消息的导语,答题时,可根据导语的第二个分句“如果5年内每周使用随身听5天且每天以高音量收听音乐平均超过一小时的话”,概括出“长期(或“过度”)使用随身听”之类的表述(得分点为1分);再根据“5%至10%的使用者将……”概括成“可能”(或“将会”)这一得分点(1分);最后再加上“面临永久性失聪”的结论(得分1分)即可。
  如果按照一般短文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来答题,而不是找到导语进行概括,那就可能造成答题失误。如有考生答成“要保护青年不受随身听等损害”“青年要少用随身听以保护健康”等,就不符合要求。
  从卷面得分情况看,只有少数考生答题较规范准确,能得满分3分。如:“长期使用随身听将会面临永久性失聪”“用随身听时间过长将导致失聪”“若长期用随身听,使用者将失聪”“过度高音量听MP3可能永久失聪”“大量使用随身听会面临失聪危险”“欧盟指出用随身听过多对人体有害”“科学家指出过多使用随身听有害”等等。尽管“有害”表述不够具体,但阅卷老师还是以一颗宽容的心给了满分。
  有些考生因未强调“严重性”或“可能性”,只得了2分。如:“欧盟指出听随身听有害人体健康”“欧盟呼吁关注随身听对人体的危害”“欧盟指出使用随身听可损坏听力”“欧盟报告指出随身听严重影响听力”“随身听损坏听力要采取防范措施”“要防止随身听对人体的危害”“欧盟保护青少年不受随身听危害”等。
  只得1分的,除了表述不全面,没有强调“严重性”“可能性”的意思外,语句也不够通顺。如:“欧盟报告随身听损害极大销售猛增”“大量年轻人使用危害人体的随身听”“欧盟指出随身听危害加强对人保护”“欧盟指出大量青年过多使用MP3”“欧盟委员会指出MP3对人危害和措施”“欧盟委员会发表随身听对人体危害”等。表述中出现的缺少宾语和搭配不当的情况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
  得0分的不在少数,具体原因如下:
  零分会诊
  1.主体不明。将随身听(或MP3)这一关键的陈述对象偷换成了“音乐”。如:“每天听音乐一小时将有失聪危险”“长时间高音量听音乐会导致永远失聪”,这就偏离了整条消息的中心意思,说明考生根本不会答这类题目。
  2.打擦边球。还有些考生根本没有涉及导语,而是根据下文的内容将答案写成了:“上述报告因对人体的危害进行调查”“欧盟对使用随身听的青年进行调查”“欧盟委员会保护青年不受危害”“欧盟委员会为青年保护耳朵健康”“欧盟指出青年听力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欧盟对青年采取措施保护其健康”“欧盟委员会提出了少用随身听的建议”“青年要少用随身听及其他装置”……答题与新闻中心不相干,至于“为何要少用”“多用有何危害”等只字不提,真正是不着边际。
  3.意思不符。如:“人们采取措施保护青年听力受损”“长期使用随身听有损害是必然的”等等。
  【编者题外话】
  熟悉新闻常见体裁,对其构成部分及作用等了然于心,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生活的需要——试想一个不懂怎样看新闻的人,将来怎样利用媒体获取有效信息,又怎能适应信息社会的需要呢?“擒贼先擒王”,这句老话用于新闻阅读,倒是颇有助益。能够迅速地锁定新闻中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包抄”,再把“俘获”的信息点一一列出,与前面的范围对应一下,看看是否“一网打尽”。也就是说,概括新闻信息,不妨先入后出:入,找到答题范围;出,提炼信息要点。
  
站长信箱:twdwh@126.com 联系电话:1377341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