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卷气
树人中学初二(20)杨嘉进
在我心中,书卷气就是那种读书人的气质。
书像一片花海,人们从中缓缓穿过,嗅着花香,一定会沾染这种书卷气。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种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书读多了,行为举止上便会有一种“书卷气”。
书卷气是“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正义气节。晋代陶渊明,在大家都为了保全自身而屈从于小小的邮督时,他却只叹了一声:“吾不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随即拿出纸笔,写了辞职信,扬长而去。宁可放弃官位,也不去接受阿谀奉承得来的权势,这就是书花中的清香,也就是“书卷气”。
书卷气是“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的爱国情怀。1918年,美国支持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与共产党打内战。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便加入了“反美”的一个组织,一心抗美。同年8月,在朱自清身患疾病即将身亡之时,仍嘱咐妻儿不去购买美国的救济粮。这是多么爱国的精神!宁可饿死,也要去维护国家的尊严,这就是爱国知识分子的“书卷气”。
书卷气是“为人谦和,宽容大度”的优秀品质。战国时期的蔺相如便是如此。蔺相如刚去赵国时,因为用口舌之才为赵国立下大功而比在战场上奋勇杀敌的廉颇高了一个等级,廉颇很不服气,处处刁难他。蔺相如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处处礼让,宽容大度。廉颇知道原因后,负荆请罪,对蔺相如格外尊重,才造就了强大的赵国。“礼让他人”便是书卷气。
书卷气更是公正不阿的优良作风。包公一生秉承公正的作风,在审判犯人时从不以贿赂而改变决定,从此留下了“铁面无私”的千古美名。
所以,同学们多读书吧,这样你的举止才有“书卷气”;去继承文人们留下的“书卷气”吧,将古代文人的“书卷气”留在自己心中,才能在学习上有更大动力,在学业上有深的造诣,才能为祖国的强大多贡献一份的力量!
简评:本文以“书卷气”为论题,以总分总的结构阐明了古代文人具有的民族气节、爱国情怀、优秀品质和优良作风等书卷气,最后号召大家多读书,保留书卷气,“为祖国的强大多贡献一份的力量”,这和建设书香校园的理念是吻合的。文思缜密,主题深刻。(丁文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