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趣
扬州树人初三 杨嘉进
第一次接触语文我便知道这是块“难啃的骨头”,基础的汉字、拼音,提升的词语、句子,还有最难的文言文、作文…… 不下苦功便无法学成。所以每天学习语文,我便是沉浸在辛苦之中,从未想过有一天会品尝到乐趣。
初入门,遇到的第一个麻烦就是错别字。从最简单的“de”开始便分为3种。无疑,这是非常难的,我常常被老师要求罚抄错别字,抄到“手指不可屈伸”却“弗之怠”,可还是学不好,心急如焚,苦不堪言。在那时,是老师用一遍遍的悉心教诲让我改正并铭记:“的”连接名词,“得”连接形容词 ,“地”则是连接动词。那时候年少无知的我无法透彻了解,便只会一遍遍地背诵、记忆,终于有所小成。
第二关是众多汉字。数以万计的汉字,从何入手,又如何记忆?我曾一度陷入迷茫。我用最基础的方法,拿出一本字典进行背诵 ,很快就背的头昏脑胀,两眼发花,一觉醒来,却还是一无所获。后来,偶然在图书馆的一次猜字谜活动中,我才懂得了字形的真正奥秘,才知道每个汉字的构造都暗藏玄机。
“鑫”的寓意为钱多兴盛,“三金”便是“鑫”,这就是会意字。众多汉字都可以拆分记忆,无愧为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它们的每个构造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为的是让后人更好地理解。
最后的是那抽象难懂的古典诗词。为了透彻了解这些诗词,我起早贪黑,甚至废寝忘食。总是觉得这是枯燥的,久而久之变成了厌烦。但长大后我才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是诗人对家乡亲人深沉慰藉的思念;“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写出了守边将士赴死拼杀,保家卫国的英雄气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却表达了作者对光明未来的向往。
更苦的是现在同学间竞争的激烈,没有人去休息,有的是无休止的努力,空闲时间也充塞着种种补习班,但又何妨?依旧坚持学习下去,当我取得进步,受到老师的表扬时,又觉得乐在其中。
语文虽烦,却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学习虽苦,却蕴藏着深刻的理趣。
简评:本文紧扣学习语文之苦不堪言,同时又能从字形的理解、名言的运用、成功的喜悦中品尝到乐趣和理趣。虽然取材日常学习生活,便但感悟独到深刻。(丁文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