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美景
扬州教院附中初三(11)班 沈羽庭
虽然外面淅淅沥沥地下着寒冷的小雨,但仍然阻挡不住我们秋游的热情。刚到风景区,我们就像离弦之箭飞奔出去。
我们撑着伞穿过漫长的石道,走了约莫十五分钟,就来到琅琊山的入口——北大门。望着高耸拱起的大石门,我们对这次旅游的期待更增添一份兴致。
刚行至半山腰,我就已经累得气喘吁吁。远处渐渐传出了活跃灵动的山泉之声,这声音来得正是时候,将我们身上的疲惫一扫而空。身心倍感轻松的同时,我们又不禁好奇泉的那头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东西?是一方泉眼?还是一座临于泉上的亭子?
循声而去,便见一门上有“邀月”二字,门口有一巨石,号曰“天外遗子”。面对这两奇物,我们有点莫名其妙,可跨门一看,便见到了一亭,匾上镌刻三个红色大字:“醉翁亭。”这引得我们十分惊喜。这亭子正如欧阳修所说:“有亭翼然临于亭上者,醉翁亭也。”亭内四联十分有趣,我们不禁入了神,正值这时,有一学生一不小心踩入了一个小沟里,由于下雨的缘故,沟里满是积水,也是溅得那学生一身水……循沟一看,便得惊喜,只见那沟弯弯曲曲,宛如一条水蛇隐藏盘踞与醉翁亭之下,语文老师看着我们疑惑不解的样子便解释道:那时古代文人做游戏时挖的沟,每逢佳节,他们便聚于此饮酒赋诗。我们霎时恍然大悟,便也“各奔前程”了。
走出亭外,看到了一个高耸入云的台阶,我向来便是一个不屈服于高的人,也便拉了几个玩得好的同学一同向上走,走了十分钟便至滁州最高点,上有一拱门,号为“南天门”。我们向后一看,滁州美景尽收眼底,实在是叹为观止啊!我的心中也不免产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
一天的秋游仿佛仿佛掏空了我们结实的身体,下山时,一个个都如老迈的千里马拖着沉重的步伐。一上车,我便瘫倒在座位上,看看手上的计表器,一共走了十三点九五公里,虽然累,但我看到了很多美景,也长了很多关于滁州城、琅琊山、醉翁亭与欧阳修的知识,陶冶了情操,拓宽了视野。如果下一次秋游,依然如今天这样的话,我一定还去!
简评:开头以雨景反衬心情,接着按游览的顺序写景,写得有条不紊。先用拟人手法写山泉的作用,然后详写醉翁亭美景,略写南天门所见所思,最后写下山,写收获,详略得当。(丁文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