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五星红旗升起的时候
同济大学附属存志学校吴江区存志外国语学校八(3)班 韩欣言
不是第一次来到南京,却是第一次来到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许是在大巴车上待了太久的缘故,车外的风格外的冷。夹杂着秋雨寒意的风似是在吹散我们眼前的重重迷雾,让我们看清那段不堪回首的史事……
1937年12月13日,日军的炮火轰开了南京城的大门。曾经的繁华富庶成了一场逝去的大梦,取而代之的是血色弥漫的人间炼狱。狂妄的笑声与悲凉的哭号声同时响彻在耳畔,令人不忍听闻。满地的尸体堆积着,血肉模糊的脸曾是一个个鲜活生命的笑颜。更令人心疼的是那些幸存者:亲眼目睹孩子死去却无能为力的母亲,捧着妻子尸体崩溃大哭的丈夫,还不知死亡意义,呼唤倒下的兄姐的孩童,本该颐养天年却还要经历战争之痛的老人……这一代不幸的人!
我和M同学出于好奇,走在了队伍的前面。当我们发现自己走错路的时候,队伍已经走远了。正当她想跑回去时,我拉住了她,指了指队伍身后的一面五星红旗。
同学们都围在导游身边,看着印在墙上的“300000”,没有人注意到在阴暗天空的背景下,有一面鲜艳的红旗。我和M不约而同地拿出手机,拍下了这一幕。
回到队伍,继续向前走着。一路上的气氛极为凝重,同学们只是沉默地走完了全程。刻满遇难者名字的石墙,压满森森白骨的的万人坑,点上安息烛的大厅……出了门,是一道洒在门前的阳光,远处的和平女神白得发亮。
沉默了一路的M同学终于开了口:“假如说这三十多万人中有人反抗,那么,历史会有所改变吗?”
“不会,因为就算他们反抗了,也抵不过机枪的扫射与锋利的军刀。”我快速摇了摇头,又沉吟道:“既然反抗没有用,那么他们就注定死亡,那么在我们眼中,他们与没反抗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在石墙上刻着的名字,只是组成这个数字的一部分。”
“也是,”M失落的点点头,“何况对于那些受辱的人来说,或许死亡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反抗。”她拿出刚刚拍的五星红旗的照片,带着一丝微笑喃喃道:“我们是有多幸运,在这片曾被日军侵略的土地上,看见这面五星红旗。”
我也笑了,或许M是对的。反抗,确能改变历史。日军侵华时期,幸好无数默默无闻的人拿起枪反抗,才能有今天的我们。他们的逝去,同样未能在历史的书页上留下痕迹,但千千万万个他们,终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幸有他们,此时此地的五星红旗还能高高升起。
感谢这一代人,他们的死去让我们铭记了历史的创伤;感谢这一代人,他们的抵抗让中国经历了成长;感谢这一代人,他们的顽强让五星红旗在中华大地上飘扬!
简评:运用想象表现在大屠杀中屈辱的民众,在生活对比中,小作者和同龄人一起追问如果他们反抗会怎么样?并结合当今的和平发出感慨,感谢前辈们的抵抗与顽强。指导教师:闵小军
| | |
|